儿童游戏需要游戏计划吗?
是否有必要引导幼儿制定游戏计划?答案是肯定的。
计划是在采取行动前预先准备好的行动内容和实施步骤。在制定游戏计划时,孩子们可以“预览”游戏中会发生什么,提前计划玩什么、和谁一起玩、用什么材料,甚至可以想象游戏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要注意什么。制定计划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学习素质。游戏计划的制定确实可以支持孩子专注于游戏,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
然而,幼儿在制定和执行计划时,往往会偏离老师期望的“轨道”,游戏计划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
01
游戏计划应基于实际需要
人们出于一些实际需要而制定计划。计划是一种自觉的行为,而不是强加的任务。是什么驱使幼儿制定游戏计划?当幼儿感受到计划确实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问题、满足需求、实现愿景时,他们自然就会有制定计划的内在动力。
一般来说,问题越清晰、越集中,计划就会越细致、全面。比如,孩子要在建筑区盖一栋楼,就会规划盖什么样的楼、怎么盖、用什么材料等。如果在游戏中有实际的问题需要解决,孩子自然就会主动制定计划,并逐步细化。如果孩子觉得暂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自然不知道要制定什么计划。这时候就没有必要为了制定计划而制定计划,否则,不仅可能影响孩子积极参与游戏,还容易引起孩子对计划的误解和抗拒。在幼儿游戏活动中,一些老师曾尝试引导“不擅长制定游戏计划”的孩子通过同伴合作学会制定计划,但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同伴为解决自己的问题而制定的计划并不是那些所谓的“不擅长制定游戏计划”真正需要的。 教师也需要明确,即使多个幼儿选择同一个游戏项目,他们的游戏内容也可能不同,因为每个幼儿的需求都不一样,所以不一定组成游戏合作小组。游戏合作小组的成立应该以幼儿共同的问题和需求为基础,这样才能共同制定游戏计划。
02
比赛计划是为了比赛
受限于思维发展水平,幼儿很难对尚未发生的事情做出准确的预测,因此他们的游戏计划无法考虑到游戏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事件。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偏离或放弃原定的游戏计划也是很正常的,毕竟“好玩、有趣”才是他们在玩游戏时的首要追求。
制定计划是为了更好地参与游戏。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制定计划而强迫孩子继续玩不再想玩的游戏,是本末倒置。当孩子的游戏活动偏离游戏计划时,教师不应强迫孩子按照计划进行,而应引导孩子在游戏结束后思考为什么计划改变,并记录游戏中遇到的问题或产生的新计划。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孩子理解计划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游戏计划是为了更好地玩而制定的。
03
比赛计划有多种形式
幼儿制定的游戏计划应形式多样,可以用文字、简单的表格、思维导图等形式来表达,甚至可以是一张图片。如果幼儿制定的是角色扮演游戏的计划,这样的计划可能具有叙事意义,他们确实可以通过图画来表现游戏的内容、场景、玩伴等,而图片的丰富程度也能体现出其计划的细致程度。但教师要特别注意的是,角色扮演游戏是幼儿生活经验的创造性再现,幼儿不可能完全按照计划进行游戏。教师在处理这样的游戏计划时,要灵活处理,不要因为所谓的计划而影响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结尾
原文摘自:陈颖.规划源于需要[J].幼儿教育,2022(31):25-26.(编辑)
责任编辑:赵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