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游网提供最新手游APP下载和游戏攻略!

李妙然、崔志强:当代篆刻艺术发展了吗?美术字转换艺术字

发布时间:2024-06-30浏览:7

采访人:李妙然

受访人:崔志强

日期:2023 年 1 月 4 日

地点:梦华堂工作室

编撰:云艺派艺术馆编辑部

01.

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

李妙然:崔先生对中国篆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中国青年展览会那个时代,到篆刻委员会成立那个时代,再到这些当代篆刻展览,我觉得对中国篆刻界贡献最大的就是您了。我想问的是,现在中国篆刻界的发展,是否达到了您之前预想的目标或者感受?

崔志强:90年代的书法篆刻展览和现在的展览有很大不同。那个时期书法篆刻的流行主要得益于中国青年展览会。中国青年展览会的宗旨是根植传统,鼓励创新。因此,新的东西,即使有一些缺点,在当时也很容易被接受。当时强调风格多样的艺术思想比现在的书法展览理念更前卫。现在的书法展览相对保守,趋于稳定。

当代篆刻艺术发展了吗?我认为,纵观篆刻史,当代篆刻不仅发展了,而且进步很大,尤其在写意古印风格上,文人参与篆刻艺术,至今也不过七百多年的历史,以刻制古印而成名的大师已是凤毛麟角。当然,这与当时古文字资料的稀缺有直接关系,所以历史上有“无篆刻大师刻古印”的说法。近年来,不少知名作者以刻写意大古印而名扬篆界。写意古印风格豪放,布局大胆,跌宕起伏,比较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审美情趣。因此,进入全国展览的写意古印逐年增多,带动了一大批新作者跟风。 由于写意古印往往让人一眼望去就觉得十分新奇,又不同于传统的秦汉印风和流派印风,所以受到了很多年轻篆刻家的关注。可以说,当代写意古印的出现,填补了中国篆刻史上的空白。

崔志强老师篆刻作品

我认为,与书法相比,篆刻的进步是远远超过书法的。篆刻一直走在书法的前面,一个篆刻艺术家要想成功,要比书法困难得多。但是,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中,篆刻作品一直被当作二等公民对待,作者参加过两次篆刻展才有资格申请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把篆刻展和一次书法展划等号,是非常不公平的。这确实打击了大多数篆刻作者。我看到很多篆刻作者为了加入协会,参加书法展投稿,结果篆刻投稿数量始终比不上书法展,从90年代到现在,篆刻投稿数量一直在三四千幅左右。 即使报道说有七八千件,其实也只是虚数,真实的情况是篆刻的发展进步已经超越了当代书法的发展,纵观近几年的书法展,以传统为名的复古作品成为主流,很难见到有创新、有吸睛的精彩作品。

不过中国书法协会的展览要比西泠印社略胜一筹。西泠印社的展览评委比例比较大,所以展览中所谓稳定的印章成为了主流,写意篆刻的作者在投稿时有些胆怯。这也是西泠印社举办的展览投稿数量较少的原因之一。其次,入选的作者只有进入前三名,顺利通过面试等环节,才能成为西泠印社的会员。这对于作者来说确实非常困难,自然也让很多作者望而却步。另外,西泠印社的展览作品整体水平与中国书法协会的篆刻展相比略显平庸,展览中很难看到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相对而言,书法协会的篆刻展比西泠印社的展览内容要丰富一些。

崔志强老师篆刻作品

李妙然:您说的很有道理,西泠印社是第一个当代印社,但作为印社的印师,我对西泠印社近几年的发展还是有些遗憾的,尤其是前两天发布的2022年工作报告,让很多人感到失望。我觉得您作为北方最早的会员,资深理事,对西泠印社的发展和创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您觉得现在的西泠印社怎么样?

崔志强:西泠印社在发展会员方面确实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七项入会标准确定之后,一大批书法篆刻理论家加入了社团,但对于实际的书法篆刻作者来说,要满足七项标准中的四项或五项,确实太难了。

目前西泠印社真正以创作形式加入社团的会员,几乎都是做创作的老会员和进入海选前三名的作者。目前西泠印社的老会员中,很多都是画师,所以西泠印社是一个由书法家、篆刻家、画家、理论家组成的社团。西泠印社不能简单理解为一个纯粹的篆刻家组织。但前些年西泠印社办过一个会员书法展,参展的会员不管擅长什么(书法、篆刻、绘画、理论),都写书法来参展,这是策展人的问题。作为作者,你应该根据自己擅长的领域提供作品,如果你是理论家,就不要参加书法、篆刻、绘画展,如果你擅长绘画,就不要参加书法、篆刻展。但大多数作者认为书法很简单,就写写就行了。 于是,这个展览就好比是一个企业老干部书法展,其实,这个书法展的情况跟淄博市举办的书法博士展差不多,作者都是书法博士,但是不会写字的书法博士太多了。

崔志强老师篆刻书法作品

李妙然:像书法这个专业,现在很多博士都是读理论的。

崔志强:西泠印社采用理论选拔的方式,经过七项严格审核后,通过投票的方式入社,没有后门。通过公开选拔入社的作者创作水平确实不错。在一千多份投稿中,作者们奋力拼搏,进入前三名,也说明作者水平很高。

李妙然:海选刻的印章都是做工精细、稳定的吗?

崔志强:还有写意作品。西泠印社十几年来的展评工作,主要是由陈振濂操作,他思想开明,很多刻写意的社员都担任过评委,所以在西泠印社的海选上可以看到不少写意作品,但进入海选前三名的大写意作品还是不多。我不能说工文印不好,我也从工文印中学习,知道其中的门道。刻工文难还是写意难,我们心里很清楚。现在我刻工文印还是很容易的;但要刻出一副满意的,甚至是绝妙的写意印,可能要花好几天的时间去琢磨;很多搞了一辈子工文印的作者,都觉得我们的写意印很容易,甚至认为就是刻胡说八道,这让我很无语。

李妙然:是啊,有一次陈振濂老师在北京办活动,他说李强这样的精英怎么能不加入西泠印社呢,我说我们当时有小刀社,我说没必要加入这个社。

我还有一个问题想问您,您现在的学生很多,现在很多高校都有书法专业,但是书法专业毕业之后只能去教书,但是如果篆刻学得好,就可以靠篆刻养活自己,我觉得这个现象非常好,您觉得呢?

崔志强:现在你看到抖音上很多书法、篆刻教得好、听众多的人都是我的学生,比如楼大宇、陈国成、胡硕篆刻等等,他们都很红,都是我的弟子。我鼓励他们做公益教学,他们可能带货、卖作品,这也是生存的必要条件。我要求他们带货、卖东西,但是抖音教学必须是免费的、公益的。他们都这么做,公益教学、带货、卖印章。我看到他们做的很好,作品也卖得很好。

李妙然:看来篆刻家还是有不少优势的。

崔志强:我的很多学生学了一年多就可以接单了,所以篆刻家可以养活自己,但是书法太难了,因为书法家太多了。

李妙然:刚才崔老师讲了,这个数据很准确,全国书法展的投稿数量是十万件,篆刻展才五千件,这个基数很小。

崔志强:这个跟中国书法家协会和西泠印社都有关系。篆刻太难了,要当两次篆刻家才能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要参加三次展览才能加入西泠印社,成为西泠印社的一员,就是升天了。篆刻的门槛太低了,很多篆刻家都是自己创作书法作品,然后参加书展。因为书展入选的作品数量很多,所以一件作品要经过多次创作。书法相对来说比做篆屏容易得多。我的很多学生加入西泠印社,不是因为篆刻,而是因为书法。

其实大家应该注意到一个现象,不管是做书法还是篆刻,都是追求名利,其实不管做什么工作都一样,名利双收,所以加入协会对于作者来说很重要。这种追求很正常,尤其是以书法篆刻为生的作者,做艺术不追求名利,是不现实的,什么都做不了,哪怕你是富二代。社会很现实,人要生存。

李妙然:我记得以前全国各地都有很多印章协会,每个县、市都有一个,现在好像没有了。

崔志强:全国大概有600个印社,我知道这个是因为西泠印社曾经举办过全国印社联展。

李妙然:看来现在很多印章协会都是名存实亡。

崔志强:大多数都是名存实亡,因为没有人主办,而且大多数都没有登记。

崔老师策划的《当代篆刻展》在篆刻界影响深远

中国美术馆盛大展览

美术字体转化_美术字转换艺术字_美术字转换

02.

优秀印章雕刻师的素质

李妙然:刚才您说做篆刻家很难,比做书法家还要难,您觉得做一名优秀的篆刻家需要具备什么素质呢?

崔志强:前几天我看了徐正廉接受董伟的采访,他说得很对,一个篆刻家如果没有扎实的书法功底,是很难有大成就的。我要求我的学生学篆,都是先学书法,再学篆的。还有一点,就是要对篆有基本的了解,我以前就说过,王福安的《说文部首》可以帮你看懂篆。

崔志强书法作品

说到书法,我觉得教小孩子书法这种变形体不太合适,很多普通人都不喜欢这种作品,虽然我们能看懂作者想表达什么,但是小孩子和家长看不懂。你得先让小孩子和家长明白我为什么这样写,你得告诉他们这个作品取材于什么,是怎么来的,你得先给看不懂的小孩子和家长上一些书法欣赏课。这就像讲羊绒衫要从养羊开始讲,不是很麻烦吗?

我们出生几年后就开始学字了,学的是什么字体呢?是字典、书籍里的字,也就是印刷的楷书、宋体、隶书等艺术字吗?我们最先学的字就是这些字,这些字是一生的记忆,深深扎根在我们的大脑里,就像是印刷在大脑里的一样。在学习书法的初期,我们学的字体、结构,总是要跟我们大脑里印刷的字体、结构做对比,这个字怎么会写成这样,我们大脑里印刷的字又不一样呢?初学者不明白书法之所以是一门艺术,根本就是讲究变化的。所以你经常看到很多人在修改自己的书法,因为他们觉得他们临摹的字没有大脑里印刷的字好看,所以在临摹书法的时候,他们经常会根据大脑里的字来修改自己临摹的字。这就是我们大脑里印刷的艺术字和书法艺术审美在学习书法时产生的碰撞。 广大观众都是用这种比较的方式来欣赏书法作品,所以通俗书法有着很大的市场。

为什么我说篆书要学王福安的《说文部首》呢?就是让你把王福安的《说文部首》变成你头脑里的篆印。这并不是说王福安的篆就等同于美术字,我只是觉得王福安的《说文部首》比较规范,结构有规律,把它作为小篆的标准,代替头脑里的美术字,成为头脑里的记忆篆。记住了这一点,再在头脑里把任何篆和王福安的篆进行比较就会容易得多。在书写或者欣赏篆书作品的时候,如果发现字和记住的篆不一样,那很有可能就是这件篆书的风格。其他书法教学也可以参考这种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忘记头脑里的美术字,在进行比较的时候不会受到美术字的干扰。 如果你马上把字形的变化教给学生,是不行的。他脑子里全是艺术字,跟你的比不了。你告诉他这是古人的墨迹,这是汉简,这是帛书的字形,但他没见过,脑子里什么也没有,他只记得脑子里的艺术字。你要他拿什么去比?为什么有的人的楷书在网上那么受欢迎,学生无数,就是因为这个老师教出来的书法结构跟学生脑子里的楷书艺术很符合,很容易上当。当然我们也不能指责别人教得不对,因为现实中他们的学生和崇拜者比我们多很多。为什么?因为他们教的跟学生脑子里的字形符合。你教的书法跟学生脑子里的书法不符合,学生看不懂。 你创作的作品可能只有少数人能理解,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起作用。

我讲过什么是书法,这个问题看上去很简单,但要讲清楚,让一个新手充分理解,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比如,来这里的客人,大部分都不懂书法,所以这些石开、王永、孙伯祥的作品,他们一个字也认不出来,甚至觉得不好看。但是,他们却觉得另一面墙上挂着的几位前总统的作品特别好看。要想让人明白哪一位更高级,就得讲书法欣赏知识。有些人来这里,一看是石开、王永、孙伯祥写的,特别是我工作室里挂的,我肯定认得,肯定好,但是他们不知道好在哪里。我以前也讲过,如果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一幅以前从未展出过的怀素的草书,很多参观者都会进去看,参观者无一不说好。 哪怕一个字都不认识,也没人敢说这幅作品丑,因为作者是历史上最著名的草书家怀素。为了防止别人笑你看不懂,跟着夸肯定没错,因为内行都说好,其实他只是孤零零的在一旁看,凑热闹,一脸茫然。专业人士欣赏书法作品时,哪怕内容用草书难以辨别,还是可以通过线条的好坏、结构、章法、整体构图、墨色变化等来判断作品的好坏。普通观众只看落款里的作者名字。

崔志强书法作品

对于不懂书法的普通人来说,越出名的人写得越好。古人好,王羲之好,颜、刘、欧、赵也好,学他们就是学传统。你跟他讲汉简帛书,他没见过,这不是对牛弹琴吗?他们对当代书法家的认知是一样的。那些出名的、在书法协会里有高职位的,写得好,但是不出名却写得不好的人太多了。篆刻也是这样,有的出名的艺术家写得越来越差。但是出名的人的作品好卖,价格也高。当代书画市场就是这样,所以艺术协会换领导,都是争一席之地。

如果你只追求作品的艺术效果,普通人看不懂被骂也是很正常的,在他们脑子里把艺术字转化成艺术字体之前,他们肯定会骂你,你真的没办法。所以我一直说,书法不缺书法家、篆刻家,缺书法篆刻的审美教育者。你首先要把书法普及给大众,老百姓没见过那么多东西,也没看到你学到的东西,难免会对你的作品产生恶意、不好的印象。但是要让全国人民都成为鉴赏家,那不现实,但这项工作毕竟得有人做。看到你一直在努力做这件事情,是令人敬佩的,但你也会因此而有所损失,你失去的其实是无形的损失,最基本的是,你该多损失点利润; 你失去的不是名气,因为你已经很出名了。把名气转化为利润也是一门科学。

作为书法家、篆刻家,首先要确定自己将来想做什么。如果你考虑大众对你作品的看法,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不要在意谁喜欢批评你。也许随着时代的变化,你的风格会成为主流。但考虑到生存的现实,你怎么才能过得更好,你怎么才能让你的老婆孩子过得更好?其实,这是最现实的问题。

李妙然:崔老师说,现在书法不缺书法家,缺的是书法鉴赏家,这个提法非常精辟。

崔志强:我第一个提出,篆刻家学篆刻一定要学王夫庵的《说文部首》。篆刻家一定要学,特别是初学者一定要背诵,即使你不会用毛笔写字,也可以用铅笔去临摹王夫庵的,结构要类似,要全部看懂。否则,你现在学小学的时间还来得及吗?难道要先跟老师学三年古文,再学篆刻吗?其实,单纯为了篆刻,没有必要先学古文字学,因为古文字学对篆刻来说用处不大,无非是认得更多的篆字而已。所以,学篆刻,刚学篆刻的时候,就应该学王夫庵的《说文部首》,把它当成你心中的篆书印象,以它为标准,跟其他任何篆书部首比对,创作就容易了; 如果没有这个,就只能查字典,稍微抄一下,意义不大。

李妙然:其实这就是最好的基础。

崔志强:对,打基础。如果这样教学生,学生背熟了标准篆之后,再教他们大篆,他们自然就会在脑子里把标准篆和大篆做对比,就很容易记住大篆和小篆的区别。隶书、小篆、楷书这三种字体和美术字有相通之处。就拿唐楷来说,一个字不管有多少横线,粗细如何,每横线之间的间距宽度都差不多,和美术字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很容易理解为什么那么多初学者要学唐楷。那些老师也明白,学生是在把背下来的书法和老师教的字体做对比,那么唐楷自然是最直接的,所以就推荐学唐楷。这也是我反对初学者学唐楷的主要原因,很容易陷入其中,走不出来。

崔志强书法作品

李妙然:你们现在的生活,是我们大家向往的。你们还招学生吗?我刚才看到你们两个。

崔志强:我现在不办课了,这些学生都是我以前研修班的学生,是我在办班的时候从学生中选拔出来的。西泠印社一年班有三十多个学生,最后收了二十来个人。我收徒弟都是看人品的,如果他的专业素质不好,那是我教学的问题,也是我的责任,但如果他人品不好,那我也没办法了。

在我的梦华堂,弟子之间是不允许有矛盾和分歧的。大家都像兄弟姐妹一样。没有传统的谁在先、谁是师兄的排名。我们按年龄排列。谁大谁就是师兄。这是我们的硬性规定。所以梦华堂收徒弟有这个规定。不是根据谁在先,而是根据年龄。他们讨论艺术,互相学习。当他们没事的时候,他们就一起喝酒开玩笑。梦华堂就像一个大家庭。

崔老师与学生、著名演员黄轩作品合影

李妙然:这个氛围很好,值得我们学习。您一年能刻多少印章呢?

崔志强:我一年大概做二三十个印章,有时候更多,大多是商业印章,我一般会写得比较多。作为商业作品,印章太贵了,但现实是,你要讲信用,不能降价。在你降价之前,买你作品的人几乎都是老顾客。如果你为了多赚钱而降价,那就是坑人。我宁愿不接活,也不愿意做这样的事。

李妙然:陶瓷印花现在是一种新型的工艺印花,或者说是印花的一种,现在非常流行,您怎么看待这个事情?

崔志强:我对陶瓷印章的理解和大多数篆刻家不一样,我对刻印章文字兴趣不大,但对做印钮很感兴趣,我喜欢农村的古井、石磨等古物,所以做了很多这种印钮。

李妙然:崔老师的技术很强,很多东西都是他自己做的。

崔志强:我觉得做这种印章很有意思,有些是模拟机械化、标准化的,比如用砂纸手工做的印章,看上去就像机器做的一样,我喜欢做这样的印章,有些是用古井、石磨做成的印章,在陶印上刻字比做这样的印章要简单得多。

瓷画也是如此,我也跟景德镇的瓷画大师们探讨过瓷画,他们画瓷的功夫很高,晕染勾勒的很细腻。我去景德镇画过一次,希望能学到瓷画大师的精湛技艺,但现实很让人失望,所以我们的瓷画只能说是写意画,其实我们也只能写意画。说实话,我特别敬佩工匠,特别敬佩有手艺的人。

崔老师工作室

李妙然:我觉得现在篆刻的工艺性特别明显,小体特别流行,刚才您提到古代的大印,我觉得现在的审美取向是趋向于小体量?

崔志强:这个不是篆刻取向的问题,因为学习先秦小篆(特别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朋友学习三晋小篆)比创作写意大古印要容易,构图上的变化也不是很大。当代篆家像王永、石开、韩天衡等,基本上都是用小篆来刻写意印,我也用一点大篆来转换小篆。这些著名的小篆写意印的创作,基本上都是采取相对均匀地分配四字印空间的方法,不管每个字的笔画数有多少,所占的空间基本是相同的。这种布局创作难度很大,它的空间关系很难处理,不容易得到满意的作品。写意大古印作者的创作构图思路则采取另外一种方法。 通常,他们的作品将使较少的笔触占据较大的空间,而动作的角色占据了很小的空间,充分利用空间来产生清晰的密度对比度,而小密封字符则使用平均的方法来分配空间,以使每个范围内的群体构成范围。在不留下空间与小密封字符相比,只要徒手的密封效果很难。

至于刀的技能,很难谈论创新,您可以通过大师的指导以及大量的雕刻和练习来获得这些东西。

就像Miao跑步一样,您的作品是开放和关闭的,如果您不相信我,您会迅速掌握带有小的密封字符的徒手,但徒劳无功的一半,这会占据一半的空间,但我的大型海豹却很有趣。密封的UIT是密度和稀疏之间的关系,而开放性和亲密关系的组成。

目前,我听说许多印章雕刻专业人士说,徒手的古代海豹和三个小密封件太受欢迎了,展览中有太多这样的作品,这不利于密封雕刻风格的多样化开发。

我一直非常支持密封雕刻作品,但在商业领域,徒手的搜索者通常不受欢迎。将其作品转换为商品时。

CUI老师的密封柜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