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养成”背后的心理学机制
2
养成游戏的属性
自我映射、自我实现
在《中国式家长》中,玩家安排孩子的学习生活。孩子的属性决定了剧情的走向以及结局,玩家需要在有限的体力下安排孩子的学习任务。根据玩家所安排的不同日程,孩子的智商、情商、体魄、记忆力、想象力以及魄力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玩家还需要平衡父母满意度以及孩子的压力。在游戏中,孩子的录取结果和未来发展,是玩家不断投入时间的诱因。究其本质,是玩家在游戏中“重来”一次人生的机会。是在满足玩家实现自我,满足高层次的需求,也是这类养成游戏让玩家玩得爽的原因。
游戏中还穿插着许多有趣的剧情和设定-----家长之间的面子对决、班干部竞选、红包大战、中国有特长等等。这些细节的真实性让不少玩家都看到了童年的自己。究其本质,正是游戏过程中的会心一笑以及共鸣使得这款游戏一经发售便冲上Steam排行榜的第二名。
挑战性玩法与养成玩法的结合
玩家在养成系统中的不同的行为。如收集材料、升级、训练等,其本身会为用户带来一定的满足感。 重复“养成--挑战”这一循环,使得玩家对养成和胜利的联系不断强化。 在多次重复循环下,养成系统所带来的满足感增强。 同时,游戏的爽感的来源出了挑战外,养成过程也成为爽感的重要来源。 两者配合,能够有效的平衡玩家面对更强大的对手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平衡游戏的节奏,不断给予玩家正向的回馈。
节奏感
平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