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探寻童年记忆:那些难忘的搪瓷缸子、鸳鸯脸盆和无花果,你还记得多少?的一些知识点,和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拍摄时间也不是现在,而是三十多年前。
80年代初,日本摄影师秋山亮二来到中国,拍下了近8000张彩色照片。后来他将其中一部分照片出版成两本影集:《你好小朋友》和《光景宛如昨》,后者最近刚出版,也是我今天想和大家聊的。
《光景宛如昨》的书名,出自弘一法师李叔同填词的儿歌《忆儿时》:
“回忆儿时,家居嬉戏,光景宛如昨。”
看到这些照片,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蓬勃发展的80年代,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
那时的快乐很简单,一瓶橘子味儿汽水,一根红豆冰棍,就能让人开心一整天。
男孩子穿的蓝色条纹衫和背带裤,还有女孩子穿的粉色上衣,在当时看来,绝对是走在了潮流的前线。
这张照片则拍摄于北京,一个坐在门口吃冰棍的小姑娘,一脸满足。
那时候的冰棍经常放在泡沫箱里,用厚棉被盖起来,沿街叫卖。
可口可乐也已经进入中国,但跟旭日升、北冰洋这些本土饮料比起来,价格还是偏高了些。
毕竟那时候,一支棒冰才4分钱,奶油的8分,很多小孩子当时一天的零花钱也就5分,想吃奶油的,就要攒两天。
还有1分钱的萝卜丝,2分钱的无花果……
装在玻璃罐里的糖果都是按颗卖的,最便宜的咸味奶糖1分钱1颗。
那时候,瓜子算是比较少见的零食。现在常见的大白兔奶糖,那时候只有有钱人家才能吃到。
那时候,买菜的标配就是菜篮子和网兜。
跟后边穿黑白蓝灰的大人们相比,穿着钩花毛衣、格纹裤子和黑色皮鞋的小姑娘,时尚得简直像是从现在穿越过去的。
毕竟改革开放初期,大部分人手上都没什么钱,很多孩子穿的,都是哥哥姐姐剩下的衣服。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就像这个衣服上有破洞的小男孩一样,当时很多农村孩子的衣服上,都有补丁。
所以那时候的孩子,都盼着过年。
一过年就意味着,可以买新衣服穿了。
当时流行的是军绿色。
谁要是能穿上一身军装绿,再带个大盖帽,一定是街上最靓的崽。
那时候,三北防护林还没建成,北方经常刮沙尘暴。
很多人出门时,都会围上纱巾。
中国是自行车王国,当时几乎每家都有一辆,前面这种二八大杠,经久耐用,是那个年代的典型标志。
试问哪个坐在前杠的孩子,没有硌过屁股呢?
当时农村用来驼重物的骡子,现在很多人可能都没见过了。
还有绿色的搪瓷缸子、鸳鸯图案的脸盆、印着招贴画的铁皮暖水壶和牡丹花的国民床单……
这些都是当时家里的标配。
下面这张照片拍摄于成都,在一个租小人书的摊子前,人们正在开心地聊天。
那个年代没有网络和电脑,读书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最佳方式。
马路边上有很多借书摊,上面铺满了琳琅满目的杂志和小人书,可以用很低的价格借来看。
不止是大人,许多小朋友也会去借书,就在路边看起来。
《杨门女将》《哪吒闹海》《隋唐演义》……这些都是当时大家爱看的小人书。
当时秋山亮二还感叹说:“中国果然是一个文字的国家啊,小朋友们都爱读书,真拼呀!”
下面这张照片摄于成都,一个穿着裙子的小女孩,正坐在裁缝店门前认真看书。
不知道她穿的这条碎花裙,是不是在这家店里做的。
那时候的铅笔盒,都是铁的。
上面还印着九九乘法表,有时候还会把课程表也贴在上面。
当时的广播体操还是第六套,第一节是伸展运动。
现在回想起来,众人齐做操的场面,还是很壮观的。
虽然当时连黑白电视都很少见,但孩子们放松的方式并不少。
北京,两个小男孩正在教室里掰手腕。
背后的墙下边涂成灰色,是因为白色不耐脏。
女孩子喜欢编各种花样的玻璃丝。
最简单的,就是一根玻璃丝就能编成的“一条龙”。
还可以在家门口跳格子,操场上扔沙包,两个人一起跳跳绳。
还有抓石子、丢手绢、摔片儿、跳山羊、弹弓,甚至爬杆子。
总之,只要手上有东西,就能玩得很开心。
那时候旅游的人还很少,很多人第一次出远门游玩,都会去首都北京。
在天安门前拍张照片,是那个年代一种特殊的仪式感。
去了北京还要顺便爬个长城,毕竟“不到长城非好汉”。
虽然旅游不常见,但几乎每个孩子都参加过班级的集体活动。
要么是春游踏青,要么是表演合唱。
这群在动物园跟长颈鹿合影的小朋友,显然在活动前都认真打扮过了。
他们脸上的腮红,不禁让人回想起,每次班级演出前,被红唇粗眉大亮片支配的恐惧。
以及小时候拍照时,点在眉心的大红点。
那时候,计划生育政策才刚刚开始实施。
秋山亮二镜头下的这些孩子,几乎是最后一代“非独生子女”。
现在,这些孩子早就为人父母。
但三十多年前,他们也曾睡在爷爷的臂弯里:
也曾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观察来往的人群:
也会穿着一个肚兜,就度过了整个夏天:
也会抱着妈妈的脖子,跟她撒个娇: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李叔同在《忆儿时》的最后写道:“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
当年那些买一堆零食只为收集小卡片,跟在妈妈身后,流着鼻涕不想上学的孩子们,终将长成为别人遮风挡雨的大人。
而铁皮暖水壶、二八大杠、大檐帽,在今天的中国也早已绝迹。一同消失的,似乎还有孩子们纯净的眼神、简单纯粹的生活态度,以及街坊邻里间相互的关怀照拂。
这本《光景宛如昨》的原书名,是“Dear Old Days”。
是啊,80年代的那些日子,仿佛就像是一个悠长的梦境,亲切而美好,让人怀念。
近40年后的2020年,一场疫情极大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人与人之间保持着必要的“社交距离”,口罩成为了一件新的必备衣物,挡住病毒,也遮住了笑容。
今时今刻翻看这些80年代的照片,我特别感受到,可以触碰到他人的温暖,对生活来说有多么重要。
摄影是留住时间的艺术。
那个充满了感性情怀,百花齐放的80年代,终究是一去不复返了。
但希望这些80年代照片里的温柔与安稳,能带给2020年的你,多一点治愈。
主笔 | 燕妮 编辑 | 黑羊
用户评论
看到这篇博文瞬间穿越回童年!那个年代的生活真是朴素而美好啊,我们家也有个搪瓷缸子,用来涮牙漱口放水玩。 唉,现在孩子们的玩具可真丰富多彩了,但感觉缺少那种纯粹的快乐。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写得真好,把我带回了娘家的乡村!那些搪瓷缸子、鸳鸯脸盆都是记忆里的风景线啊,还有那份酸甜的无花果滋味也是超级难忘的。这篇文章让我想赶紧回去看看奶奶了,跟她说一声她年轻时用的那个铜锅,我们家一直珍藏着呢!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还记得小时候从搪瓷缸里倒的漱口水是凉涼的,一冬天就冻在里面了!后来长大了才发现原来那些年代的人的生活可不容易啊,现在想起来都让人心疼。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勾起了我的很多童年回忆,特别是我小时候最喜欢坐在老式木桌子旁边吃红糖水,喝完后杯子里剩下的红糖水我们还会拿来泡面包吃。那时的生活虽然简单,但却是充满快乐的阳光记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额….我不知道搪瓷缸子和鸳鸯脸盆是什么东西,我从小是长大在城市里,家里有各种各样的塑料和玻璃制品,那时候也流行一些电子玩具,跟你们记忆里的童年完全不在一个时代吧。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小时候喜欢看大人用搪瓷缸子洗菜,清脆的敲击声感觉好听!不过现在这种东西好像不太常见了,很多人都使用不锈钢或塑料材质的盆子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小时候家里的脸盆是那种陶瓷的圆形,而且没有那么多花纹装饰,就是光滑的白色!但是记得用这个脸盆洗漱的时候总会有白沫飞溅everywhere!真是超级有趣的事情啊~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无花果这种水果我真的特别喜欢吃,小时候在院子里能摘到很多,那时候感觉天下最好吃的水果就是无花果了!现在虽然也能买到无花果,但好像没有那么新鲜的味道了。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写得太贴近生活,带我回到了那个充满童趣的年代!我还记得小时候和朋友们一起在家里用小板凳玩的游戏,还有我们共同编织的小草玩具…那些时候虽然简单,但却是记忆中最美好的回忆。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者你真是一个怀旧高手啊! 这些东西我都能叫出名字来,而且还很清楚它们的用法和外观特征。 你这篇文章让我觉得我们的童年时光真是太美好,虽然很多东西都被时代遗忘,但是那些简单的快乐却永远不会消失。。。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起来,我还真记不得多少个儿时回忆了,反正跟你们一样长大后工作生活忙碌,偶尔想起小時候的事情都会感觉到很怀念。不过这篇文章确实提醒了我很多宝贵的童年时光。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童年的记忆并不一定都是美好回忆,我们小时候也要经历一些挫折和痛苦。比如说我小时候因为身体原因经常生病,那时候真的很难受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我的童年生活和作者描述的有些不同,但我仍然很欣赏这篇文章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希望大家都能珍惜当下,创造更多美好的回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搪瓷缸子、鸳鸯脸盆这类东西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没见过吧? 这篇文章可以算是对那些古老文化的保留吧。 挺好的,可以让年轻人了解一下我们过去的时代背景和生活方式了。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童年记忆确实是每个人心中最宝贵的财富,即使时光飞逝,那些美好也会永远伴随着我们!希望大家都能拥有一个充满快乐的童年。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写得真让人感动,它让我意识到,虽然时代在进步,但一些简单的快乐从来不会过时。让我们一起珍惜那些珍贵记忆吧!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小时候住的地方并没有这些特别的物品,但我也有自己的儿时回忆!我们家乡的菜场里有很多水果摊档,我记得我最喜欢去买那种甜甜的草莓,尝一口鲜嫩多汁的感觉真是绝了!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