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你们家的孩子会不会看见玩具拿着就跑,不买就打滚儿呀?”昨天,我们育儿群里有朋友为自己两岁的孩子感到有些“郁闷”:“后来,我一边把她抱走后,另一边又觉得她只不过是想玩一下,觉得哭得可怜,又花钱给她办了一张游乐场的半年卡。这养娃真是太费钱、费妈了!”
她的“吐槽”引得我们几个人七嘴八舌地聊起来。后来,大家伙儿发现:面对孩子特别想要某个东西,甚至为此撒泼打滚时,我们无助的往往是:不知道该如何跟年幼的孩子解释:“这个东西很贵,买了不合算,不是爸爸妈妈不想给你买。”
在游戏和延迟满足中,让孩子了解自己到底要什么
我家七七、一一从小就很喜欢篮球,家里买了好几个大小不同的篮球,但到了商场里后,他们仍旧会去拿新的篮球玩,拿在手上时间长了就想要:“妈妈买,妈妈买!”
“啊,妈妈没带钱。”我问他们:“你俩给我钱好不好?”
“好。我给你!”然后,两个孩子假装从上衣口袋里拿出好多钱,让我拿着,并不停地往我手里“塞”钱,我就拼命地“接”,还一个劲地说:“哎呀,还不够!”
没想到,俩孩子就这样和我玩了一会儿后,就不再想要买篮球了,而是对于这种简单的角色扮演上了瘾。
其实,两、三岁孩子的大脑还处于高速发育期,加上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所以往往容易出现看见某个东西就很冲动地想买、想要,愿望达不到时就又哭又闹。利用玩游戏的方式,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后,他就不再执着于刚才“脑袋里的那个好东西”。
在“比较”中,让孩子明白“价值高低”
过年前,我和七七、一一到小区门口拿包裹。一个卖气球女人手上的气球吸引了两个孩子的目光:“妈妈,妈妈,看有气球,我要,给我买!”
“行啊。我们去问一下吧。”我觉得正好是过年,所以我愿意给孩子买个玩的东西,让孩子开心一下。
谁知一问价格,平常10块钱就能买到的气球,被叫卖到30块一个!
这个价格瞬间让我没了购买的欲望,拉着俩孩子准备走。
不到三岁的他俩“吵”起来:“妈妈买!妈妈买!”
“这个可贵了!买两个气球就能买半只烤鸭了。你俩是吃烤鸭还是买气球?”我问他俩。俩孩子眼珠子一转:“嗯……吃烤鸭!吃烤鸭!”
哈哈哈,果然符合“吃货”的特质。于是,我牵着他俩一起去了烤鸭店买了半只烤鸭,俩孩子很高兴。
“你们看,如果你俩买了气球的话,就不能吃这么香的烤鸭了。”我跟他俩说:“是不是用咱手上的钱,选择卖烤鸭更合算?”
“对!烤鸭好吃!”一一连忙说。
知名的儿童教育学家“知心姐姐”卢勤老师曾说:越是年幼的孩子,越容易被眼前的东西所吸引。我们当父母的应该多创造一个选择,让孩子自己去选,而不是直接拒绝ta。
其实,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都会经历孩子不知东西的贵贱,胡乱要东西的情况。与其具体告诉孩子:这玩意很贵,价格很高,不妨给他一个相对价值高的选择,让他自己去衡量“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东西的贵贱不仅指“钱多钱少”,还有它的附加值
90年代,我幼儿园毕业。毕业那天,幼儿园里要给我们拍摄毕业照。老师说,大家要穿得美美得来哦!但我妈给我准备了一件用布块拼接的连衣裙——在没有撞色拼接的年代,我真心觉得那件衣服就像一件满是补丁的“破裙子”。
拍照前夕,我一个劲地要求她给我准备一条好看的裙子,但我妈并不在意:“这有什么不好看?难道为了拍一张照就去买一条新裙子吗?”
照毕业照的那天,我一直在哭,哪怕后来我站在老师身边的C位拍了这张照,我仍旧是“马着脸”完成了毕业仪式。
在刚脱离靠粮票、布票购物的那个年代,物资的短缺很容易让那个年代的父母将“钱”放在了第一位,把孩子的心理诉求放在了后面。现在经济生活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于是就出现了——
要么还是向孩子“哭穷”,说这也贵,那也贵,啥都买不起的父母和祖辈;
要么就是孩子想什么就给什么,想尽一切办法宠溺孩子的两种极端。
武志红老师曾在《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曾说: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两个“我”。一个“我”是“内在的父母”,也就是自己在和父母、祖父母们相处过程中的感受、理念和很多想法;另一个“我”则是“内在的小孩”,也就是拥有很真实感受的“自己”。
无论是“哭穷”,还是“溺爱”孩子,都是我们自己在重复自己童年或是成长过程中接收到的理念,或是通过满足孩子来弥补自己曾经的“不满足”——这两者如果都做到极致,对孩子是不好的。
所以,我们不妨在生活中适当安排一些“小惊喜”,让生活拥有一些仪式感,记住孩子最重要的日子,满足他一直心心念念的愿望——哪怕那时你买的东西很贵,哪怕那时那刻你觉得真的是要“剁手”,我觉得也不妨少看看那价格,反倒是和孩子说:“这个玩具挺贵的!但你特别喜欢,妈妈买给你,看到你开心,就觉得很值!”
日常里,我们做不到满足孩子的任何愿望,也很难向孩子讲解任意一件东西价值几何。但我们不妨传递给孩子除了“拒绝”或“同意”以外更多的东西,如我们的消费观、价值观;一个有趣的过程或回忆;还有你把ta放在心里的那份理解和重视。或许,这些东西是比简单向孩子说明:“买”或者“不买”更为重要的事。
用户评论
这篇文章很有启发性,家长们可以试着换个角度看待孩子的购物需求。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拒绝当然会让孩子失望,但过度满足也会养成不良习惯。这几种方法值得一试!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分享这些沟通技巧真棒,能让父母和孩子更好地理解彼此的需求。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玩具不是唯一能让孩子开心的事,确实要引导他们发现其他乐趣。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如何用更积极的方式引导孩子的消费观念。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家长也能更容易地和孩子沟通解决问题。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为家长,的确需要学会灵活应对孩子的情绪和需求。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学习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我更好地陪伴孩子,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揭示了孩子购物心理背后的原因,让我对他们的行为有更深入的理解。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非常喜欢这三种方式,实用而且能促进亲子沟通和互信。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父母在引导孩子消费方面确实要谨慎和科学,避免影响他们正确的价值观。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提醒我,童年应该充满游戏、学习和探索的乐趣,而不是沉迷于玩具。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很认同作者提出的观点,引导孩子学会享受生活带来的真正乐趣才是最重要的。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孩子的玩具需求,除了满足,更要注重正确引导他们的消费观念。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给了我很多启发,我会尝试用这些方法和孩子沟通互动。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要培养独立自主的孩子,父母就需要学会启发性引导,而不是简单的“拒绝”或“满足”。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话题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相信每一个家长都会遇到类似的状况。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的分享很有价值,希望能帮助更多家长解决孩子闹着要买玩具的问题。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